
,美國民眾對核能的態度逐步轉向正面。2024 與 2025 年蓋洛普的民調顯示,超過五成五的受訪者支持擴大核能發展。(圖片來源/MadeInRussia臉書)
在過去四十年,美國的核能背負著沉重的政治與社會包袱。從三哩島(1979,美國)、車諾比(1986,蘇聯(現烏克蘭))到福島(2011,日本)核災,核電廠發生意外事故的陰影深植社會大眾,使核能被視為高風險、昂貴又過時。然而,這樣的觀感已在改變,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核能的態度逐步轉向正面。2024 與 2025 年蓋洛普的民調顯示,超過五成五的受訪者支持擴大核能發展。而年輕世代與用電需求上升的社區,對核能的支持度更高。
社會觀感逐漸轉向,核能重返能源選項
這種轉變有幾個原因。氣候變遷讓使用低碳能源的迫切性提升。但全力發展太陽光電、風電等零碳排的再生能源後,電網要維持電壓與頻率穩定的挑戰也增加。核能除了零碳排又能全天候提供基載電力,有風能與太陽能無法相比的穩定性,權衡利弊,核能很自然就成為能源轉型中的務實選項。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數據中心(data center)用電量激增,根據彭博分析,美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將從目前佔美國總用電量的3.5%,提升到2035年的8.6%。
而核能能提供數據中心需要的大量穩定、低碳電力,進而推動美國先進核能(advanced nuclear,有別於傳統的大型輕水反應爐)的發展。根據統計,美國創投投資氣候科技(climate tech)的高峰是2021年,但在那之後,每年投資核能新創公司的資金都高於2021年投資氣候科技資金的總額。
傳統機組延役重啟,先進核能加速布局
在傳統核能發電方面,美國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民用核能機組,也是全球最大的核能發電國,目前核能發電供應約 19% 的全國用電。但是美國 30 多年來首度新增大型反應爐只有在 2023 與 2024 年先後投入商轉的喬治亞州 Vogtle 3、4 號機,這也證明了在過去30幾年核電是不受歡迎的。然而在過去一、兩年,一些已停止運轉的核電廠將重新啟動,如賓州的三哩島核電廠和密西根州的Palisades。而原本要除役的加州Diablo Canyon 電廠也將延役到 2030 年。
在先進核能方面,美國創投資金大量投入小型模組反應爐(SMR)和核融合。已上市的SMR公司更在資本市場募集很多資金,如Oklo和NuScale 今年股票都大幅成長。除了民間資金,美國能源部已對8家公司提供了16億美金的補助。雖然大量資金投入,NuScale 的設計是迄今唯一獲美國核管會(NRC)認證的 SMR。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TVA)已申請興建 GE-Hitachi BWRX-300的SMR,將成為美國第一個邁向部署的 SMR 計畫。雖然核融合的技術還不成熟,核融合新創公司目前所募集的資金(62億美金)是其他核能新創公司的2.2倍,核融合技術是否會因資金的大量投而有所突破,值得觀察。
政策改革力挺核能,申請制度與補貼同步鬆綁
在政策上,美國政府對核能發展投入大量資源,2010 年能源部成立「先進反應爐示範計畫」(ARDP),由政府分擔成本,支持先進核能發展。拜登政府於2022 年的《降低通膨法案》(IRA)除了獎勵綠能外,也以生產稅額抵免補貼現有反應爐至 2032 年,並編列 60 億美元「民用核能補貼計畫」,避免一些核電廠因經濟陷入困境而提前除役。
2025 年川普重返白宮後,更以一系列的行政命令加速核能部署。川普政府也希望透過核管會的改革縮短新建核能電廠申請所需要的時間。目前核管會要通過一個新建核電廠的申請案需要2.5~3.5年的時間,川普政府希望縮短到 1.5年。除了時間,新建核電廠的申請費用也相當驚人,大約是450萬~700萬美元,而且這只是核管會的申請費用,還不包括申請者自己內部的行政費用。川普的核管會改革計畫希望對申請時間和費用都設定一個上限。另外,川普政府也計畫對SMR的新建審核建立一套新的制度。
展望未來,美國現有機組的處境比十年前穩定許多,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下,大多數的傳統核電廠可望持續運行到 2030 年。雖然政府和民間投入大量資源,先進核能能否從示範案場走向成功商業部署,還是一大挑戰。幾個已在進行中的案如NuScale、TVA 的 BWRX-300、TerraPower 的 Natrium,能否成功都是關鍵指標。供應鏈如先進核能所需的核燃料能否建立起來,也是關鍵因數。儘管還有一些挑戰,核能已重新進入美國能源規劃的主流,並被視為與再生能源、儲能與天然氣並列的多元化電能。
更多信傳媒報導
戰鬥民族如何寓兵於民?地鐵站轉角設置地底靶場 連觀光客都能體驗真槍實彈
台、以兩國交流智慧城市規劃 如何共創 AI 生態系?
遠距上班會有助於工作與家庭能平衡嗎?